jc710公海赌船

储备粮公司积极探索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5-08-07 点击量:

保管员进行粮温检测

光波诱虫灯技术应用

近日,jc710公海赌船-欢迎来到公赌船 所属企业jc710公海赌船资产经营集团下属南宁市储备粮公司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经验成果得到自治区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刊发推广,为进一步总结提炼绿色储粮技术实践经验,推动粮食仓储管理水平再提升,助力全国粮食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案例支持。

南宁市地处全国第七储粮生态区,气候高温高湿,害虫、微生物全年繁殖和生长,粮食储存保管难度高。近年来,jc710公海赌船资产经营集团下属企业南宁市储备粮公司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聚焦仓储保管难点痛点,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探索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在保障储粮品质、减少储粮损耗、降低运行能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优化提升仓房性能 打造粮食存储“舒适屋”

仓房的保温隔热与气密性是影响粮食储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为确保粮食储存安全,近年来,储备粮公司对仓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了仓房气密性、隔热保温性,优化通风、制冷系统,提高仓储设施的储备性能,降低仓储工艺应用能耗。经实际测试,采用这些措施后,仓内粮温在夏季高温时段可降低2℃-3℃。以储备粮公司下属的五象粮库13号粮仓为例,改造前夏季仓内最高粮温可达35℃,改造后仓温能够稳定在32℃左右。同时,仓房气密性也显著提升,仓内压力从500Pa下降到250Pa的时间由原来的不足30秒延长至3分钟以上,有效减少了外界空气与仓内空气的交换,降低了粮食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了干物质损耗和营养成分分解。

目前,储备粮公司所属粮库所有仓房外墙均使用导热系数不大于0.03W/MK的60毫米厚挤塑聚苯板进行隔热保温,内墙使用聚酰胺环氧树脂气密涂料,并配备有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系统和粮情检测系统、空调和谷物冷却等较先进仓储设施设备,全方位打造粮食的“舒适屋”。

此外,储备粮公司还以粮库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配备一批智能化设施和环保高效进出仓设备,重新安装更换摄像头90个、粮情监测系统2套,进一步改善作业环境,提升作业效能。通过一系列升级改造,储备粮公司五象粮库于2022年获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星级粮库”。

巧用惰性粉防虫 探索“防虫保粮”新模式

储粮害虫是粮食储存过程中的一大威胁。多年以来,储备粮公司积极探索防虫保粮新技术新模式并取得积极成效。2012年,储备粮公司被列为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全国绿色科技储粮技术应用试验基地之一。期间,公司密切配合,组织储粮技术骨干投入“惰性粉在稻谷储藏中的应用技术”项目实验,并成功摸索出将惰性粉与充氮气调储粮技术和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集成应用的保管模式,在实践中对仓房原粮施拌惰性粉并辅以一次磷化氢环流熏蒸后,可保持“基本无虫粮”状态长达18个月。作为项目实验重要参与者,公司还成为《惰性粉储粮防虫技术规程》规程文件的主要起草人,为国家储粮技术形成标准化贡献力量。此外,公司还通过各平台多渠道宣传推广储粮技术应用。一方面,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在公司所属五象粮库开展了隋性粉防虫技术及诱虫灯的应用技术现场交流会,另一方面,邀请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领导及国家粮科院专家到粮库调研惰性粉防虫技术的使用情况并得到相关专家团队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推广了公司在“防虫保粮”方面的成功经验。

目前,惰性粉防虫技术在储备粮公司原粮仓、成品粮仓使用率达到100%。其中,部分惰性粉技术重点应用的仓房一年内化学熏蒸频次已平均减少1次,相关药剂成本节省了30%,害虫种群密度持续控制在检测虫口密度小于1头/公斤的极低水平,抑虫防虫杀虫效果良好。

研用光波诱虫推动“被动防虫”向“主动防控”转变

光波诱捕成本低、无危害、无污染,是一种高效的绿色防虫方式。储备粮公司组织力量积极参与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光波诱虫灯”技术应用研究,利用害虫特定趋光性,通过紫外光吸引害虫靠近诱虫灯,实现负压吸入或电击灭杀害虫的效果,达到物理诱捕替代化学药剂杀虫防虫抑虫的效果。同时,因该技术填补了储粮害虫物理防治领域的技术空白,公司荣获南宁市“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为《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中“减药控害”目标提供了新路径,推动粮食仓储行业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

此外,储备粮公司还做到未雨绸缪,提前防范,充分利用先进的智能粮情监测系统,推动储粮害虫多光谱诱捕与粮情数据分析密切融合,强化化学药剂的替代效应,通过在应急成品粮仓房走道布设50盏365纳米的紫外光波诱虫灯,进一步减少了约15%的总体药剂使用需求,达到了趋光性害虫密度较之前降低了约60%的显著效果,有效发挥了“监测哨点”和“物理防线”双重作用,有效降低了仓储成本,提升了绿色储粮水平。

集成应用“三低”技术筑牢储粮安全生态屏障

目前,为适应新时代下粮食科技转型,科技兴粮越来越注重储粮技术由“单兵突进”向“系统会战”集成应用的迈进。储备粮公司针对第七储粮生态区储粮生态环境特点,在使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谷物冷却“四合一”绿色储粮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集成应用低氧、低温低药、“三低”储粮技术,利用多技术协同从源头阻断储备粮虫害、霉变风险,实现绿色生态储粮。在“低氧”方面,公司通过气调设备降低仓内氧气浓度,在粮仓6面覆膜密封充入氮气,将氧气浓度保持在2%至10%,抑制粮食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生长,实现低氧储粮。在“低温”方面,综合利用冬季自然冷源通风蓄冷、空调控温精准补冷、仓房隔热保温等技术,保持仓温低于25℃、粮温低于20℃,抑制害虫繁殖和微生物活动,延缓粮食品质劣变。在“低药”方面,在低氧、低温创造的抑制性环境基础上,或者采用施放惰性粉、光波诱捕等物理防治手段后,仅在必要时按照3至4克每立方米实施磷化铝精准施药杀虫,实现药剂使用的“底线管理”。

经过长期“三低”技术集成应用叠加诱虫灯与惰性粉技术的应用实践,储备粮公司形成了“光-粉-气”立体防线,与之前的常规储粮仓相比,粮食脂肪酸值等品质指标年均上升幅度减缓20%以上,储存损耗率由1.2%降至0.8%以内,化学药剂年使用总量下降50%以上,库区储粮生态环境显著优化,有效保障了储备粮常储常新、储备安全,为全区乃至全国粮食仓储提供了成功范例。

据悉,2025年储备粮公司还成功入围了国家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点单位。下一步,储备粮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加强绿色储粮技术的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积极探索更多低碳环保的储粮新路径,全力打造储备粮安全储存的“绿色标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实践成果。

/何依琳、周小军、谢雨帆 /何依琳